勞務派遣制度在我國并不是在近幾年才一出現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海外和外商投資企業實行外派勞務,這是勞務派遣在我國的初始形式,但規模很小。90年代初,外國的企業或其他一些組織在我國設立了一些代表機構,而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這些代表機構由于不在我國登一記注冊,沒有取得法人資格,所以不享有用人自主權,要聘用中國的勞動者只能通過我國設立的對外服務公司進行招聘,被招募的中國勞動者是與對外服務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并被派駐到外國企業的代表機構工作,由于這種派遣方式局限于外國企業與涉外就業服務公司之間,因此并沒有廣泛地開展[’sl。隨著我國開始改革開放,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由計劃經濟逐步向市場經濟轉軌,企業獲得了很大的經營自主權。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在競爭中立足,企業紛紛采取各種方法減少成本,勞務
派遣這種靈活的用人方式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青睞。
從地區上來看,勞務派遣在東部地區發展較快,規模較大,以北京、上海、江蘇、南京、福建、深圳、青島等地方發展較為成熟,其他地區也陸續不斷地發展起來。
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北京地區的勞務派遣公司數量在全國居首,有上千家勞務派遣公司為各種類型的企業輸送派遣員工,員工類型也從國有企業員工、外企白領到農村勞動力、服務員等各個層面。截止2006年,上海的勞務派遣人數就己經超過了20萬人,使用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有近兩萬家,而新的《勞動合同法》實施后,勞務派遣員工的數量又有了顯著增長。上海的就業人數包括農民工在內有927萬,其中勞務派遣員工的數量占到總就業人數的2%lsl。福建省根據全國再就業工作座談會精神,從2003年8月開始勞務派遣工作,將“派遣就業—技能培訓—社會保障—依法維權”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了具有福建特色的“四位一體”的勞務派遣運作機制。截至2007年6月,廣州勞務派遣單位成立100多家,基本形成了覆蓋全省的勞務派遣組織網絡。共有49.5萬名派遣員工,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占派遣總數的30.97%,向非農轉移的農村勞動者占37.43%,城鎮其他勞動者占31.61%,被派遣勞動者各項社
會保險綜合參保率達88%,在全國居首,勞動合同簽訂率、工資足額及時發放率、工傷保險參保率全部達 100%。企業發展狀況
從企業情況來看,應用勞務派遣的企業類型主要是:國有大企業、外資企業和優勢企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國有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的被派遣勞動者就約有2500萬人,僅全國建筑系統使用各種形式的被派遣勞動者就超過1000萬人,而實際規模要遠遠超過這個數字。行業發展狀況
我國對勞務派遣沒有特別的限制,存在的行業涉及服務業、制造業和建筑業,在醫院、電信、銀行等服務性行業中也普遍存在。200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電信系統的移動、聯通、電信、網通等四大集團共有職工118.3萬人,其中勞務派遣員工48萬人,占職工總數的40.5%。鐵路系統職工總數為240萬,通過勞務派遣形式輸入的勞務工有犯萬人,占職工總數的133%l’l。新的《勞動合同法》實施以來,為了規避法律風險,降低企業成本,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大范圍使用勞務派遣,包括郵政、石化、金融等效益較好的國有大中型企業,以及運輸、旅游、物流、物業等服務性行業勞務派遣員工的數量也增長迅速。職業分布狀況
從職業情況來看,勞務派遣的職業、崗位估計有40多種,主要有市場分析、商務談判、外文翻譯、企業認證、法律顧問、裝飾設計、課程講學、報刊寫作、鐘點工、制造業企業輔助工種等。從業人員分布狀況
從業人員情況來看,勞務派遣的從業人員以大中專畢業生、城市外來勞動力、企業下崗分流人員以及專門人才為主。大中專畢業生由于其素質相對較高而受用人單位及勞務派遣公司的歡迎,是技術勞務的主要力量;以農村轉移勞動力為主的外來勞動力由于好管理、能吃苦,而成為普通勞務的主要力量;企業下崗分流人員主要是由企業主辦的勞務派遣企業雇傭,數量相對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