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色图,欧美福利视频,草久影院,91麻豆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99riav.6国产情侣在线看

后臺管理聯系我們收藏本站
波特和勞勒的綜合激勵模型
發布日期: 2014-09-22 14:18:41   
    

  這模型的特點是:

  1.“激勵”導致一個人是否努力及其努力的程度;

  2.工作的實際績效取決于能力的大小、努力程度以及對所需完成任務理解的深度,具體地講,“角色概念”就是一個人對自己扮演的角色認識是否明確,是否將自己的努力指向正確的方向,抓住了自己的主要職責或任務;

  3.獎勵要以績效為前提,不是先有獎勵后有績效,而是必須先完成組織任務才能導致精神的、物質的獎勵。當職工看到他們的獎勵與成績關聯性很差時,獎勵將不能成為提高績效的刺激物;

  4.獎懲措施是否會產生滿意,取決于被激勵者認為獲得的報償是否公正。如果他認為符合公平原則,當然會感到滿意,否則就會感到不滿。眾所周知的事實是,滿意將導致進一步的努力。

  1967年,波特和勞勒還在他們合作的《成績對工作滿足的影響》一文中表示了成績對滿足影響的一種理論模式:

  這種模式的具體內容是,一個人在作出了成績后,得到兩類報酬。一是外在報酬,包括工資、地位、提升、安全感等。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外在報酬往往滿足的是一些低層次的需要。由于一個人的成績,特別是非定量化的成績往往難于精確衡量,而工資、地位、提升等報酬的取得也包含多種因素的考慮,不完全取決于個人成績,所以在圖中用了一條曲折的線把成績與外在報酬聯系起來,表示二者并非直接的、必然的因果關系。另一種報酬是內在報酬。即一個人由于工作成績良好而給予自己的報酬,如感到對社會作出了貢獻,對自我存在意義及能力的肯定等等。它對應的是一些高層次的需要的滿足,而且與工作成績是直接相關的,所以圖中用曲折程度不大的線連結了“成績”與“內在報酬”。是不是“內在報酬”與“外在報酬”就可以決定是否“滿足”呢?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注意到,在其間必然要經過“所理解的公正報酬”來調節。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把自己所得到的報酬同自己認為應該得到的報酬相比較。如果他認為相符合,他就會感到滿足,并激勵他以后更好地努力。如果他認為自己得到的報酬低于“所理解的公正報酬”,那么,即使事實上他得到的報酬量并不少,他也會感到不滿足,甚至失落,從而影響他以后的努力。




    
點擊下載


    
——管理技能


歷史瀏覽記錄

杭州無慮勞務事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浙ICP備11040604號-3  
copy-right(c)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備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