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薪酬
1、相關定義
(1)薪酬(Compensation):指員工因雇用關系的存在而從企業那里獲得的所有各種形式的貨幣收入,其中包括固定薪酬和浮動薪酬兩大部分。全面薪酬(Total compensation)=固定薪酬(或稱基本工資)+浮動薪酬(或稱激勵工資,含獎金、股權分紅)+津貼或補貼等。
【觀點】薪酬是資雙方互相進行交換的砝碼,是價值的交換或者交易。一方將勞動力出售給另一方,而另一方則出資購買,雙方一旦達成合意,即可成交,也就是所謂的彼此確立勞動關系;反之則視為不能成交。
(2)報酬(Reward):通常情況下,我們將一位員工因為為某一個組織工作而獲得的所有各種他認為有價值的東西統統稱之為報酬。全面報酬(Total reward)=全面薪酬+福利+工作體驗。
(3)工資(Wages):工人按件、小時、日、周或月領取的工資。
(4)薪水/薪資(Salary):從事管理工作和負責經營等的人員按年或月領取的固定薪金,主要指白領員工和國家公務員的工資收入。
(5)獎金(Bonus):對職工超額勞動的報酬(作獎勵用的錢)。
(6)津貼/補貼(Allowance):對職工在特殊勞動條件、工作環境中的額外勞動消耗和生活費用的額外支出的補償。通常把與生產(工作)相聯系的補償稱為津貼,把與生活相聯系的補償稱為補貼。
2、薪酬的功能:
四大功能:回報(滿足需求)、激勵(價值體現)、調節(行為導向)、效益(收益大于成本)。
【觀點】我們提倡員工忠誠,而不提倡奉獻。因為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利益的平等交換,而奉獻是利益的不平等交換(惠普)。
3、薪酬原則
薪酬標準制定的四項基本原則:以崗位為核心,以資質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績效為依據。
【觀點】你可以使所有員工在某些時候滿意,或者在任何時候使某些員工滿意,但你絕不能令所有員工在任何時候都滿意。行之有效的辦法是使不滿降到最低程度。
【觀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華為的高工資制度是華為的第一推動力,即“人高我高,人低我亦高”,華為把自己定位于國際知名通信廠商的企業,人才無疑是企業今后繼續前進的原動力。
【觀點】我不是一個聰明的人,我對我的員工只有一個簡單的辦法:一是給他們相當滿意的薪金花紅,二是你要想到他將來要有能力養育他的兒女。所以我們的員工到退休的前一天還在為公司工作,他們會設身處地地為公司著想。因為公司真心為我們的員工著想。(李嘉誠)
【案例:面對要價百萬的人才】麥克•利奇通過自己的關系,與石油商做成了一筆大生意,使菲利浦•所羅門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一家石油商。根據協議,公司應該付給麥克•利奇100萬,可是公司總裁杰爾森犯下大錯,不遵守諾言,拒絕兌現。致使麥克•利奇離開公司,利用關系,僅一個電話就獲利1000萬美元,利用這筆錢辦起了公司,這家公司成交了一筆筆大生意,麥克•利奇吸取杰爾森的教訓,遵守對員工的承諾,公司迅速成長,并成為菲利浦•所羅門的對手。直到此時,杰爾森說:為了100萬美元,我失去了一個可以為公司賺來以億計財富的干將,還樹立了一個難以對付的競爭強敵。
【案例】華為:我們將推行“以崗定級、以級定薪、人崗匹配、易崗易薪”的工資制度改革,實行基于崗位責任和貢獻的報酬體系,為更多新人的成長創造空間。任何員工,無論新老,都需奮斗。從高層管理團隊到每個基層員工,只有保持不懈怠的狀態,華為才能活著走向明天。
4、薪酬結構設計
純本人觀點:薪酬可由三部分組成:固定薪酬+浮動薪酬+津貼/補貼。其中,固定薪酬可以設計為寬帶薪酬模式,橫坐標按能力(技能)級別或往期業績評定級別分等級(一般分3~5等級)、縱坐標按照崗位/職位、職位等分層級(一般不超過9層),然后設計成寬帶薪酬表。浮動薪酬及津貼/補貼按照企業實際情況進行設計。
【寬帶薪酬(broad band salary)】寬帶薪酬是指對多個薪酬等級以及薪酬變動范圍進行重新組合,從而變成只有相對較少的薪酬等級以及相應的較寬薪酬變動范圍。寬帶型薪酬結構作為一種與企業組織扁平化、流程再造、團隊導向、能力導向等新的管理戰略相配合的新型薪酬結構設計方式應運而生。
(二)福利
員工福利(Welfare/Benefit)是報酬的間接組成部分,它是組織為滿足勞動者的生活需要,在工資、獎金收入之外,向員工本人及其家屬提供的貨幣、實物及一些服務形式。也就是說,福利的形式可以是金錢或實物,也可以是服務機會與特殊權利。福利的主要目的是招募和吸引優秀的人才、為員工提供安全保障、增強團隊凝聚力、降低員工流動率等。在現代企業中,福利在整個薪酬包中的比重已經越來越大,對企業的人工成本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
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法律政策明文規定的福利,因而也是受到法律保護的,稱為法定福利或基本福利,主要包括:社會保險、法定節假日及帶薪休假、特殊情況下的工資支付(如產假、婚假等的工資支付)、特殊津貼等;另一類為組織根據組織實際情況和增強員工激勵力而提供的福利項目,如商業保險、交通補貼、住房或租房補貼、餐補、差旅補貼、脫產培訓、生活福利設施、節假日物資發放等;其中,前者在不同組織間具有強相似性,后者則在不同組織間有差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組織在福利管理上的創造性。